马鼻疽(Glanders)是一种由鼻疽伯克霍尔德菌(Burkholderia mallei)引起的高度传染性人畜共患病,主要感染马、骡、驴等单蹄动物,也可通过接触传播给人类。该病以呼吸道溃疡、皮肤结节及内脏器官病变为特征,具有高致死率,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(OIE)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。由于马鼻疽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,其检测在动物检疫、疫病防控及国际贸易中具有关键意义。早期诊断和精准检测可有效阻断传播链,降低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风险。
马鼻疽检测需综合临床症状观察与实验室检测,主要涵盖以下项目:
1. 细菌学检测:通过采集病畜鼻腔分泌物、皮肤溃疡渗出物或病变组织样本,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,是确诊的金标准。
2. 血清学检测:包括补体结合试验(CFT)、凝集试验(如试管凝集试验)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ELISA),用于检测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。
3. 分子生物学检测:基于PCR技术检测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特异性基因片段(如fliC、16S rRNA基因),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。
4. 病理学检查:对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切片染色(如革兰氏染色、吉姆萨染色),观察病原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变化。
1. 细菌分离与培养:样本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(如甘油琼脂)进行培养,结合生化试验(氧化酶、硝酸盐还原等)和质谱分析(MALDI-TOF MS)鉴定菌株。
2. 补体结合试验(CFT):国际公认的官方检测方法,通过抗原-抗体反应检测血清中的补体结合抗体,适用于大规模筛查。
3. PCR检测技术:针对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特异性引物(如T3SS基因簇)进行扩增,可在6小时内完成检测,尤其适用于早期或隐性感染。
4. 重组蛋白ELISA:使用重组抗原(如BimA蛋白)提高检测特异性,减少与其他伯克霍尔德菌的交叉反应。
1. OIE标准:《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》规定,CFT为国际贸易中马属动物的必检项目,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。
2. 中国国家标准:《GB/T 14926.46-2001 实验动物 鼻疽检测方法》明确了细菌学、血清学和病理学检测的流程及判定标准。
3. 美国CDC指南:推荐实时荧光定量PCR(qPCR)作为快速检测手段,要求实验室达到生物安全三级(BSL-3)防护标准。
4. 欧盟法规:要求进口马属动物须提供CFT阴性证明,并实施隔离观察期,检测频率依据疫区风险等级调整。
为确保结果可靠性,需严格规范操作:样本采集需无菌操作并低温运输;实验室需定期进行试剂验证(如阳性对照菌株ATCC 23344);分子检测需设置内参基因避免假阴性;血清学试验需排除类属抗体干扰。阳性结果需经不同方法复核确认,并上报相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。